交流QQ464582223
  
  打开QQ偶尔加了一个还在读高一的小女生,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多加好友,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因为缺乏有效地语言沟通方式.网络这个东西真假难辨是其次,更无法忍受的是各种过客,善忘是网络的言语,即使认识了好几年的朋友,感情说淡就淡的,想起的时候就可以很亲密,忘记则是一种常态心理,把现实与虚幻划分的一清二楚,各不相干.
  
  很多人都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状态,喜欢小女生的纯真,又讨厌她们的幼稚心态,感觉难以沟通,或者说她们拥有我们这一年龄没有的单纯,那是一种很向往的心态,谈久了又会觉得她们太稚气.
  
  新加的好友聊了两个小时,对于网络来说,两个小时不足为道,但这两个小时对于我的思想认知来说,无疑是颠覆性,我不得不怀疑我一直认定的现实是否只是属于我的认知.
  
  研:“问你个问题呗!你是作家?”
  
  我:“我不是作家,不是谁都可以被称为作家的,也不是谁都可以称为大师的.”
  
  研:“老师让我们写500字的小说,该怎么写?”
  
  我:“什么类型的?我只能提供一些模版,怎么写还要你自己想.”
  
  研:“没说,随意.”
  
  我:“500字很少,一个结构完整的小说肯定很难写,最好写一个片段.
  
  用一件事情的发生诠释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思想理念什么的.”
  
  研:“哦,明白了.”
  
  我:“我提供一个故事思路给你吧,怎么写看你自己的了.”
  
  研:“还要加进去自己的感受吗?”
  
  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没有写出来.”
  
  “中秋的夜,一群残疾人在广场卖唱,他们男女老少七八人以流浪他乡卖唱为生,一圈圈上百人看客围在一旁,别小看这上百人,人生百态就在他们之中演绎了出来.有人真慈悲,上去给钱给物(月饼、水果之类的),有人假慈悲,也要上去给钱,或多或少有人看热闹,一听就是几个小时,也不见给一文钱,有人...各式各样的心态纷纷上演.”
  
  “这就是你要写的,尽量用一句话的描写,或对话写出这些人的心态.”
  
  研:“哦,我知道了,谢谢你呢.”
  
  我:“我提供一段有特色的片段给你,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拿着十元钱走上去放入那个钱箱子(卖唱所得),一旁也许是他的父母的两人拿着相机拍摄这个小孩放钱的动作.”
  
  于是这次对话告一段落,我个人有个习惯,加了好友必然要进对方的空间看看,一看相册,二看日志,三看个人资料,这是了解对方的最简单方式.一看相册,可以看出对方的相貌和大体的家庭状况,比如家境物质水平之类,相貌和名字是一个人的名片,是让别人记住的最简单方式.二看日志,空间的日志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写的,一类是转载的,看对方自己写了什么日志和转载什么样的日志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是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最简单方式.三看个人资料,其实这个步骤可有可无,看个人资料无非是看看对方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各种爱好什么,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对方胡乱填的,网络就是这样,看出生日期和出生地无非是想多了解一下对方,拉近一点心理上的距离,毕竟网络缺少一种安全感、可靠感.
  
  我:“你的相册怎么进不去?”
  
  研:“我锁起来了,你要照片?我又不好看.”
  
  我:“好看与否并不能成为拉近心灵关系的媒介.”
  
  研:“我给你发,相册里的更磕碜.”
  
  她发了一张照片给我,其实15岁的小女生,能有多好看,毕竟年纪摆在那里,看相片只不过是想知道她长什么样子,因为网络中有太多的过客,能被铭记的太少了,我怕下次她打开聊天框,我会忘记她是谁了,更别说聊过什么了.
  
  研:“我才15啊,后悔了吧!”
  
  我:“你的意思是女大十八变,以后就不认得了?晕死,看下照片有那么严重的后果?还要后悔了!”
  
  研:“只是感觉太难看了.”
  
  我:“一看就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女生.”
  
  研:“不好看,你看了吗?”
  
  我:“哦,你太在意外表相貌了.”
  
  “我又不是那种生理和心理年龄未成年的小男生,外在的只是表象的皮囊,美丽的是会让人产生亲近感,但这与心灵的距离无关.”
  
  研:“把你的审美观都拉下来一个档次.”
  
  我:“说明你对于自己的外貌有浅层次的自卑,这样的心态不好,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靠相貌吃饭的.”
  
  研:“我恨这样的女人.”
  
  我:“呵呵,15岁的小女孩,谈不上有多漂亮,更谈不上丑了,青春就是最靓丽的风景啊.”
  
  研:“嗯,是嘛?不太懂唉.”
  
  我:“呵呵,年纪的问题吧,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
  
  其实关于相貌的问题,很多青少年年龄段的人都很看重,把这个当做择偶的标准,谈不上心理年龄成不成熟,追求美的东西是人的天性,只是如果把相貌这一条件过分夸大就没有必要了.爱情可以使随心所欲的,把相貌列入第一选择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婚姻就要考虑太多与“美、帅”无关的东西了.长得美可以当饭吃,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识,长得帅要当成饭吃就颇有争议了,这变幻莫测的时代,谁说得清呢,各有各的选择和活法,深究下去又有何意义.
  
  研:“对了,那个作文的事,谢谢你.”
  
  不知道怎的,我忽然偶有所感,就把想到的发了出去:“有的文字是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会的,可惜的是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很难有这种闲暇之情.”
  
  然后接着有写到:“我想学着去写一部长篇小说,正在收集女性心理的资料,你可以为我的小说事业贡献一点力量么?”
  
  研:“可以,可我不是女性啊.”
  
  我:“我晕......你不是女生?”
  
  研:“我是女生,不是女性.”
  
  我:“那就对了,我说的女性指的是雌性......哈哈.”
  
  研:“去去去......要我说什么?”
  
  我:“说说你的小秘密,比如喜欢哪个小男生什么的...哈哈,告诉我一个真实的你就好了.”
  
  研:“追我的倒是有很多,喜欢的没有.”
  
  我:“嘿嘿,有情书么?”
  
  研:“我都没看就撕了啊.”
  
  我:“忽悠谁呢!”
  
  研:“我喜欢的人就是无论他提什么要求我都尽我最大可能答应.”
  
  “爱一个人就是想为他付出一切,不计代价,不求回报.”
  
  “无论他说什么都会放在心上.”
  
  我:“真的都撕掉了啊?”
  
  研:“我都撕了.”
  
  我:“真是可爱的小丫头.”
  
  “学校学习的压力大么?”
  
  研:“这跟学校压力有什么关系?”
  
  我:“我问问你们学校的情况啊,了解一下现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呢.”
  
  研:“是私立学校呢.”
  
  我:“我还没上过私利学校呢...学校风气咋样?”
  
  研:“风气不是很好.”
  
  我:“谈恋爱、早恋的多么?”
  
  研:“太多了,没对象的是凤毛菱角,哪个学校都一样.”
  
  我:“嗯,你们好幸福啊,羡慕ing...”
  
  “想当初的我的学生岁月...无限悲催.”
  
  研:“学习不好?环境不好?”
  
  我:“与学习无关,我读书那会学校管理很严格,恋爱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羡慕啊.”
  
  “我就只收到过一封情书,还不确定是不是女生送的...经常有人搞恶作剧..写假情书作弄别人.”
  
  研:“额,要命啊!”
  
  我:“犹豫了好几天,终于回了一封过去,石沉大海了...从此以后我就绝望了...”
  
  “别让我知道是谁在玩弄我的感情!被我知道非要碾碎他不可!”
  
  研:“还是不收到比较好.真可怜!”
  
  我:“呵呵,学生时代谈恋爱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哈,成绩好的和长得帅的最吃香...可惜我与长得帅无关,学习也只能说是中上,不是拔尖.”
  
  研:“成绩又不算数,那是什么年代的想法啊.”
  
  我:“学校压力大么?”
  
  研:“不大,我就是那种压力大不大对我来说没关系的,没心没肺型的,压力越大玩得越嗨,压力小我才会学.”
  
  我:“你爸妈不揍你?”
  
  研:“不,在他们眼里,我是乖孩子,很乖很乖.”
  
  “实际上我是坏孩子.”
  
  我:“为什么这么说?”
  
  研:“很坏很坏,不学好.”
  
  我:“想要去学坏?放纵自己的情绪么?”
  
  研:“嗯,一直在学坏.”
  
  我:“说说你有多坏?”
  
  研:“欺骗别人的感情,和很多人处对象,其实我很烦他们.”
  
  我:“你...十恶不赦啊!”
  
  研:“跟各式各样的人出门...约会.”
  
  我一开始以为只是小女生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小男生约会什么的,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有很多高中的小情侣在晚自习以后去操场上、步行街约会什么的,那时候(2005年)即使是高中生谈恋爱也是顶风作案的行为,小情侣偷偷摸摸谈恋爱拉拉小手都是限制级动作,亲亲小嘴那就不得了,算是非常实质性的进展了,虽然也有学生在外面同居,但那只是极个例的现象,被发现是要被叫家长并退学的,很严重的处罚.即使我初三读的是三流学校,学风都依然很严谨,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管治的厉害,我们甚至不知道“出去开房”一词所代表的含义.也许那些只属于我们9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所具有的,学生情节的纯爱时代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不可否定的被打上了社会的标签.
  
  我:“你的初吻还在么....”
  
  研:“不了.”
  
  我:“那是什么意思?”
  
  研:“不在了.”
  
  我:“给了几个小男生啊?”
  
  研:“忘了,懒得数了.”
  
  我:“.......”
  
  我对于她这种语态有些无言以对,是我out了?最后只好掩饰自己的心态回答.
  
  我:“呵呵,青春也许就是如此吧.”
  
  研:“玩得很累,不能回头了,我已经收敛很多了.”
  
  我:“呵呵,和我说说你们学校的事情吧,比如学生的思想形态什么的.”
  
  过了一会,没有回答,我以为她不喜欢谈论这个.
  
  我:“说说你感兴趣的吧,你想到说什么就说什么.”
  
  研:“我很爱笑,但是不太喜欢对不熟悉的人笑,不会很放肆的笑.”
  
  我:“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呢?”
  
  研:“没什么.”
  
  我:“这可不好啊,每个人都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爱好这是最基本的.”
  
  研:“我不一定,总是换.”
  
  我:“那说说.”
  
  研:“吃喝睡.”
  
  我:“......”
  
  谈话陷入了僵局,淡然和无所谓的心态是有区别的,我并不喜欢她这种夹杂着无所谓的心态,想打破这种陷入僵局的思维,突然间想到新闻中常出现的“未成年女生堕胎率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篇新闻,突然就鬼使神差的问了出来.
  
  我:“对于性和爱,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怎么看待的呢?”
  
  打出来我就后悔了,怎么可以这么龌蹉和猥琐呢,和未成年的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刚想说抱歉,她就回答了.
  
  研:“很正常啊,现在发生性,很正常啊.”
  
  我:“额,现在的学生都这么开放么?”(我苦笑中...)
  
  研:“现在的人很开放,是你太···1···”
  
  我:“......”
  
  “好吧,是我Out了.”
  
  我突然间问出了一句:“你有过么?”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心态问出这句话的,真的很难说清,人的思想真的很复杂,自己在泥潭里,看着别人会产生两种心态,一种是希望对方干干净净的,不要被淤泥污染;另一种是希望别人也被染黑,大家一般黑,以满足自己某种难以启齿的心态.
  
  研:“有.”
  
  我:“最初是什么时候啊?”
  
  研:“初中毕业.”
  
  我:“感觉咋样?”(问出这句话我感觉自己无比龌蹉了...)
  
  研:“还算好.”
  
  我:“这是常态心理么?”
  
  研:“嗯.”
  
  我:“就是说你们学校的学生都是这样的么?”
  
  研:“是啊.”
  
  我:“......”
  
  她那理所当然的心态,让我好受伤,我难道是古代穿越来的么?与时代脱节这么严重?很多次我都陷入无语状态中.
  
  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贞操女神的新闻,宣扬贞操论的来着.”
  
  研:“无所谓.”
  
  她的一句无所谓,让我的心灵好受打击,她们女孩子都无所谓了,我还在纠结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呵呵,思想随时代变化吧.”
  
  “越禁止的越向往,这也许是学生时代的典型思想吧.”
  
  研:“嗯.”
  
  我:“与其说是叛逆还不如说是人性吧,的确是两种极端,开放与保守思想并存的年代.”
  
  研:“嗯,我是矛盾体.”
  
  我:“谈不上对错,现在越来越有这种趋势了,很多东西都谈不上对与错、是与非.”
  
  这段对话完了,我们都陷入了短时间的沉默状态,或者在思索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只是我们所想的绝对不一样.
  
  我:“你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么?”
  
  长时间没有下文,过了一会我才问道:“下了?”
  
  研:“没,我爸回来了,我给锁了.”
  
  我:“嗯,怎么说呢,也许纯爱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些只属于我们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学生情节的纯爱时代过去了.”
  
  研:“唉.”
  
  我:“现在的孩子不可否定的被打上了社会的标签.”
  
  “嗯,抱歉,说了些不着调的话哈.”
  
  “只是现实有些颠覆我曾经的认知罢了,虽然不愿承认,但却是事实.”
  
  “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记忆已经变成了完完全全、不可复制的回忆.”
  
  研:“是我们自己打的.”
  
  “自己的青春要自己选择.”
  
  “没有人可以左右我们的决定.”
  
  “因为路是自己的.”
  
  “只有走了自己喜欢的路才不会后悔.”
  
  我:“是啊,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
  
  研:“那现在呢?”
  
  我:“没什么好说的,对与错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已经成为现实.”
  
  研:“觉得当初的选择已经失去了意义?”
  
  我:“我是说讨论当初的选择的对与错失去了意义,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没有人可以例外.”
  
  研:“可只有这样才是人生.”
  
  我:“是啊,做自己想做的,也许是错的,也要坚持到底.”
  
  “只是再张狂、再叛逆,最终还是需要回归理智、回到原点.”
  
  研:“没有自己的选择,因为别人去改变自己的选择,那样的人生不是我要的,为那是为别人而活.”
  
  “我要选择我要的路,不想为任何人改变.”
  
  我:“我们都曾认为自己是对的,然后在错误的时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最悲哀的.”
  
  研:“毕竟是自己的选择,不会去埋怨什么!”
  
  我:“呵呵,不是说抱怨.”
  
  我已经不确定是想要说服她,还是说服我自己了.
  
  研:“如果是别人给选择的路,有一点问题都会抱怨!”
  
  我:“只是有些沉重的感悟,我只是说我们在选择时太缺少理性的色彩,把感性的一面过分夸大.”
  
  研:“嗯,缺少理性啊.”
  
  我:“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每天父母让我们按时吃饭,时间久了,交代的次数多了我们便会烦了,即使父母的出发点是好意关爱,但我们仍然会固执的把这种嘱咐当成是啰嗦,感到厌倦和反感,甚至产生对抗.”
  
  “渐渐地这种可怕的对抗变成了常态,越加烦躁父母所安排的一切,从拒不合作到公然反抗,最终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叛逆举动,叛逆一词就成了一种青春时代的标签印记.”
  
  研:“只要他们不重复,一切都好.”
  
  我:“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总把你当成小孩,当这种嘱咐关心延续了十多年,所有的安排都成为习惯的力量,你认为他们能改掉这种习惯么?”
  
  研:“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小孩,不太可能改变.”
  
  我:“是啊,所以说国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成熟的心态.”
  
  研:“嗯.”
  
  我:“他们忽视了对话的作用,不断的用高压区管制自己的孩子.”
  
  “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却忽视了自己的方式.”
  
  研:“嗯,太对了!可是这种根生蒂固的理念是很难改掉的.”
  
  我:“沟通成了一个举国为难的问题,各式各样的家庭都存在的问题.”
  
  研:“嗯,每一个人都是.”
  
  我:“哎,这种无奈不知道要持续多久,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问题,可是却束手无策.”
  
  “我只是想知道,当你们这一代成为父母之后又该如何自己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研:“或许到我们这一带就会好点了吧.”
  
  研并没有意识到我问这句话的意思,我的潜台词是:你现在选择用你的方式对抗你父母的安排,要自己走自己的路,那么将来你的后代如果也这样,你又该如何自处?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将来会如何影响她的一生,乃至她的后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而且是用四分之三的时间去偿还四分之一时间作出的选择.
  
  我:“那么等你成为父母之后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研:“会更科学一点了.”
  
  我:“做子女的不知道父母的苦啊!”
  
  研:“嗯,我们毕竟不是他们,无法了解.也没有孩子,无法换位思考啊.”
  
  说完这些我们又陷入了沉默中,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对于现实,我们总感觉到自己的无力,有种沉重的思想包袱压在身上.
  
  我:“说了这么久你还没有告诉我叫什么名字?”
  
  研:“你不觉得这样很好嘛?”
  
  “为什么要那么了解?”
  
  我:“怎么你心理有戒备么?不希望别人过多的了解你?”
  
  “感觉自己有些不可告人么...”
  
  研:“嗯.”
  
  我:“这可不像你的脾气哈!”
  
  研:“不想别人太了解我.”
  
  我:“哎!这是何必呢!”
  
  研:“就是不想.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我:“这也不算太了解你吧?问问你的名字而已.”
  
  研:“我喜欢陌生.”
  
  我:“名字这个东西就是一种烙印,让别人记住你而已.”
  
  研:“你就叫我......研”
  
  我:“突然间对你很好奇.”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女生呢?”
  
  “穿过你层层伪装之后,你又是何种摸样?”
  
  研:“我自己都不知道.”
  
  “伪装的连我自己都看不见了.”
  
  我:“真想拨开你的外壳,你伪装的刺,看看本质的你.”
  
  研:“我已经看不见自己的心了.”
  
  我:“脱下你防备的刺,你是要防备什么?对于未知的迷茫么?”
  
  研:“已经忘了,伪装得连自己都看不透了,早就忘了最初是什么模样.”
  
  我:“哎,你只是一个孩子.”
  
  “无论你承不承认,你都只是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无论身体还是心理.”
  
  之后便是持久的沉默,我们彼此都失去继续聊下去的心思....
  
  我无法理解这个才年仅15岁的女孩到底是何种心态,什么样的思想,只是眼眶突然有些湿润,无法想象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一个才15岁的孩子本该坐在学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年纪,怎么会装载着这么多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东西,而她并不是我遇见的个例,过去还有一些像她这样的女生,只是很少有机会这么深入的谈及一些隐私的想法罢了...
  
  在网上我认识很多形形色色人,也有许多像她这般年纪的孩子,有一部分很纯真,仿佛生活在童话中一般,她们的纯真与现实社会无关;还有一部分则像研这样的,她们仿佛失去这个年纪该有的单纯,甚至用一些老气横秋的语气说我太落伍了,鄙视我的某些想法,然后用她们独有的神态语气来彰显自己个性的存在.
  
  也许,不是我错了,也更不是她们错了,说这个时代错了那就显得有些无稽之谈了,因为无论谁对谁错,我们还得在这个时代走下去,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终结.而这一段对话也仅仅在我们记忆中短暂停留,然后淡漠,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经历...
  
  ——写给研、写给90后以及之后的00后、10后......雨晴、念安好!
  
  2012.10.13落言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