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多么温软而又柔软的一个词啊,相信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都窝着这么一个家,一想起,便整个人暖烘烘的,整个人都柔软温顺如羊羔。
       在我们还是懵懂稚儿的时候,我们不懂家对于我们的可贵。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地离家,从未一个人,便从未体会过无家的滋味。所以,我们总是这样,肆无忌惮地埋怨妈妈那无休止的唠叨;桀骜不驯地对抗爸爸那雷霆般的震怒;甚至竟会做出离家出走的那等不懂事的事儿来。不断地让如此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生气和担忧,却毫无知觉或从不在意。 在年少的我们看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缤纷多彩,辽阔无边,总是会比家,来得更有吸引力的。因此,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地离开家,想独身一人出去闯荡。我们总是有这样的自信,这样毫无顾忌的自信,自信自己一个人便能闯南闯北,遨游世界。我们总是会忘记或是忽略掉,家中父母的担忧叮咛和等待。
       而待十几年后,我们长大了。
       我们终于可以离开家了,我们已经离开家了,我们终于可以独身一人出去闯荡我们的世界了,我们已经闯得很远很远了,而我们却,后悔了。
       一个人,一整天的工作,一身的疲累,脸上的面具也挂了一整天。脑子里无不是想着这样的一个场景:离家不远便能看到家中昏黄的灯光仿佛期待着我们回家;临近时便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一进门就能吃到甜美的饭菜,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困了便能滚进温暖的被窝里睡上一个甜美而又安心的觉。然而,事实却是如此:回到住所里,摸黑开灯;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随随便便煮完面条,或是干脆一碗泡面解决了事;最后只能匆忙洗个淋浴,便要倒在床上,却还得先用自己的体温将被子烘暖;睡梦间,还得担心门窗是否关好;独享一个人的寂寞与不安。
       当我们回过头却再也找不着家的时候,当我们体会到一个人的寂寞与冰冷的时候,我们开始明白,家的可贵;我们开始懂得,家的不停留;我们开始珍惜,家的温暖。
        在儿时仿佛是家常便饭的温暖,现在却是只能渴望,只能等待放年假抽空回去储蓄,储蓄一年的份量。一句“你回来了!”这样如此简单的话语,在儿时本是稀疏平常,而现在却等也等不到。厨房里母亲做饭的身影,电视机前父亲和弟弟看抗战片的笑闹声,现在却只有自己的形单影只和那隔音不好的墙中传来隔壁闹哄哄的声响。这样一个人的寂寞,也只能从忍受,再到麻木。
        “家”,这个本人人都应该拥有的“家”,这样温暖的“家”。却有多少人没有了,又有多少人不懂得珍惜?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你心里思的,念的,是否是那遥在远方的灯火;对酒当歌的李白啊,你举头思的,望的,是否亦是那遥远的故乡;赏花念起的道衡啊,你思的,念的,不还是那美丽的家吗?
       百里房遥魂自去,知枉空时不自禁……
       “父母在,不远游。”舍不得,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啊!那样的温暖,那样的甜美,又如何让人能够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