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离家那天早上下着雨,又留在外婆家吃了早饭,然后外公开车送我到了河口。外婆不放心他一个人回来,便也和我们走了一趟。其间,聊到了假期里面的一些琐事,外婆叹了一口气说道:“以后要再带你外公去江边钓鱼恐怕机会越来越少了!”,因为她们知道我马上大四结束,步入社会事情也会多起来。我说:“外公这么硬朗,以后我一定会抽时间带着外公去的。”我不知道这是承诺还是誓言,但是我觉得这不难。   

好些年头没有在家过中秋节了。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死死的定格在了童年时代。爷爷腿脚不好使,一年四季都只能坐在大院里,感受到天气逐渐冷了下来,看见围墙外的板栗咧开了嘴,他便问我:“小韬,是不是八月十五快到了。”,“是的爷爷”,“也不知道你小叔今年回不回来。”爷爷每年都会这么念叨,我不知道时光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小叔大概30岁结婚,如今在深圳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爷爷也在不久后结束了这些年的牵挂与等待。

中秋节,爷爷一辈子都叫它八月十五,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告诉我农历的每个月十五月亮都很圆,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个饭。自古以来许多文学作品都频频提及,家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根。

回想起2015年,我们一起围在二叔家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初一晚上我们一群人围坐在客厅的茶几旁边玩起了扑克,声势浩大。我却突然看见奶奶一个人坐在旁边沙发上,手里握着电视机遥控,脸却一直望着我们这边,陪着我们偶尔笑一笑。妈妈知道我的心事,便丢开了手里的扑克,坐到奶奶身边陪奶奶说话去了。

外公、外婆、还有奶奶。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基本上已经算是老文盲了,即使外公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他们用的手机止步于功能机时代,他们的要求依然是,信号好、质量好、声音大、续航时间长。前久舅舅给了外公一只智能手机,外公拿给我看,叫我帮他弄一下,我拿过手机也不知道,他要我弄什么。我便把他常用的软件移到桌面上,调试了一下照相机。开学来时,他又拿出手机翻给我看了他拍的许多照片。一张张照片的风格与我们年轻人的大不相同,简单但是真实,传达的是一种喜欢与一份热爱,所以外公拍了许多他自己做的盆景,还有许多开的正好的花。我想,外公大概还是把智能机当做功能机在用了,多余的时间就用来看着我们,每次相聚低着头把智能机从3G玩到了4G。

我大概很幸运,能够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想我还将这样,每个假期回去都帮他们换一下他们小录音机里面的歌曲,他们喜欢什么我就下载什么。每个月末都和她们聊聊电话,她们想聊什么就聊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许许多多的事由不得我们掌握,那叫命;许许多多的事却由我们掌握,那叫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