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旺

女儿大三了,对于她们这一届,学校已经有实习计划了。对于实习,我们江西卫校的同学还记忆犹新,没想到,一转眼,下一代都快实习了,这种感受,有点像五味瓶。

1987年,公卫十四班的54个同学分成十六个片在江西省各个医院和防疫站实习,防疫站其实包括现在的疾控中心和食品卫生监督所,只是称呼不同而已。我们这片三个人:我,陶清华,胡广根。我们分配在江西省余江县实习。在余江实习,最大的感受就是余江人客气,对于外来的客人尤其如此。

当时,我们最早到的是余江县医院。那个年代,本来以为蚊子传播的疾病已经全部绝迹了,到余江医院之后才知道,疟疾的确是消灭了,可是脑炎却如魔鬼似的缠绕着当地老百姓的孩子。那时候,正是夏天,在余江县医院的住院部,因为脑炎而住院的儿童多达十几个,这在只有三十万人口的余江县的确是发病率很高的。我们在住院部的日子只有两个多月,可是,十天八天竟然会看见一个原本活跃的儿童因为脑炎而死亡,家长哭得死去活来,这对于医师甚至我们实习医生来都是有压力的。因为我们实习的学生都是外来的,所以,对于余江我们感慨很深:当年毛主席为余江人民消灭了血吸虫病而写过《七律送瘟神》,时间进入了八十年代,因为蚊子叮咬而发病的大脑炎竟然还这么猖獗,成了新时代的瘟神。

1987年国庆节以后,我们从余江县医院转到防疫站实习,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和卫生科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我们的实习老师一起到工厂测量粉尘和噪音,并对于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本来,这些工作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我们各尽其责是完全应该的。可是,那些企业的厂长们对我们十分客气。每当工作结束的时候,都要请我们吃饭,说是吃饭,那个场面,那个客气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工作餐,常常是十几个菜摆上桌,而且不是大鱼大肉就是野鸡和甲鱼,那是在八十年代啊,我们又都是二十挂零的青年,那样的客气,那样豪华的宴席,我们实在是有些受宠若惊。人啊,见得多了,后来反而觉得见怪不怪了。我们到的最大的企业是余江雕刻厂,因为余江雕刻厂有个张果喜当厂长,张果喜在当时是全国都有名气的企业家,所以,那时的雕刻厂就有好几栋富丽堂皇的建筑。在余江,享受那样的客气,我们二十岁出头的学生和当地的厂长、副厂长、办公室主任一样划拳猜令,一起到河里游泳,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江西是个好地方。”

星期天,我们一起到几十里之外的鹰潭市玩,不过那时候的龙虎山还远没有现在出名,不然,也许会去龙虎山呢。我们还在余江县的送瘟神纪念馆里参观,仔细看纪念馆里每一个有关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实物和照片。我们知道,余江是著名新闻作家邹韬奋的老家,我们在邹韬奋的塑像前合影,在锦江河边的公园里乘凉,在公园旁边的县工会娱乐室看电视连续剧《济公》,那时候的《济公》十分吸引观众,为了看它,多少人废寝忘食。

实习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还那么温馨,那么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