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金阳明丽,树影班驳婆娑,斜阳丝丝缕缕,透过小小的窗柃,洒满了温馨的书房。坐在一团难得的暖阳中,品茗读诗,寻章弄句,聊以填补闲余。也许是秋风吹过身上时的一丝凉意,忽然想起东坡先生的一首诗来:“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该是一首歌咏春光景色的妙诗佳赋,但此时娓娓读来,犹入桃花仙境,倍感温馨芬芳,恰契我惬意而悠然的心境。
细品此诗,让人身临其境,飘飘欲仙,流连往返。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清秀淡雅、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蒙蒙清晨,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下阕,抒发了诗人漫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何等的舒坦自在,人间最有味的便是这清淡的欢愉和超然的洒脱啊!
此诗流芳千古,广为传咏,可谓妙不可言。此所谓胸襟境界,超然开朗,或追索乐趣是也。如同这阳光尚好的深秋,晨间天空还有薄薄的雾气弥漫,高楼大厦的巍峨顶部,犹如一座座山巅,耸立在烟岚萦绕之中,迷离而又辽远,深邃而又清爽。秋序蔚列,洋洋洒洒,有一种沉浸在陈年老酒中的迷醉和陶然。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富寓禅意并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给人以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也不是狂欢,更不是贪欢。
无可否认,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然而,苏轼的“清欢”论仍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迪。在当今社会中,难得“清欢”。不要说官场上的送往迎来、生意场上的接洽交易,大都在灯红酒绿的“狂欢”中完成;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庆、亲友聚会,有哪一个不追逐时髦,讲究热闹排场?连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都躲进游戏机室去潇洒“狂欢”。似乎缺少了大欢、狂欢,就淡薄了人情、世情,跟不上时代潮流!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就在这种追求世俗的“狂欢”中迷失方向:鲸吞的贪官在“狂欢”中倒下,无餍的奸商在“狂欢”中落网,纸醉金迷的暴发户在“狂欢”中破产,贪欢之士在“狂欢”中堕为阶下囚……
在这红尘滚滚、纷繁缭绕的尘世间,在这物欲横流、浮华弥眸的俗世里,要做到清心寡欲绝非易事,唯有时时清理被岁月蒙尘的心灵,才可真正重获“清欢”。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隐与现双重的两个自我,常说此人是真性情,便指他是性情中人,情性大于理性。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已忘却了人最初的本性,被世俗的匆忙燥杂的生活所淹没,再也找不到自己原本的真情性了。
其实,人人皆有属于自己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美好时光。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的快慰。平常心之上,又有一重生命的高妙,即所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拥有平常心,不艳羡浮华,不被生活浊流所挟裹和沾污,不在滚滚红尘中沉沦,这样的人才是永远幸福快乐的,他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提得起、放得下,处世清楚、为人豁达,宠辱不惊,毁誉不计。他可以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舒畅地呼吸,以愉快的心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展云舒,享受生命的每天每时每一分秒。一切是那么的轻松自然,无需刻意寻求,就像是一股潺潺清泉,千回百转,最终汇入大海一样坦荡、从容而泰然。
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之中,我们更需要有一份淡泊的心境,谢绝繁华,回归简朴。更需要一种淡然、朴实,不张扬、不喧嚣、不妖艳。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虽无蝶来,清香依旧。没有傲气,但存傲骨。在名利浮华的喧躁纷扰中,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平实,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从。更需要一份淡泊的心境,谢绝繁华,回归简朴,淡定从容的笑对人生。
人生之旅,犹如攀登宝塔,更上一层又是一个崭新的境界。以平常之心渡河过海,便进入“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的虚静之态,进而真正达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澄明境界。有诗云:人生悠悠,从容如烟,无忧无虑无求。清风明月随意取,半亩桑田随缘。一壶酒,竟忘年。半人半佛半仙,青山绿水谈笑间。有时,人往往失去了平常心,才会突感步履艰难,无法再左右逢源。但当重拾平常心,一切又会柳暗花明,如履平川。
“清欢”有滋又有味。如此般的“清欢”,虽“清”,虽“淡”,却如清淡之水,渗透于人生之路的每一个缝隙;却如清淡之韵,萦绕于人生之乐的每一个音符;却如清淡之语,彰现于人生之书的每一个篇章;也如清淡之茶,乍一入口,或许清涩,却愈品愈甘,直至丝丝清香沁入心脾,回味久久。“清欢”的味道,就这样简单而天然,让你在不经意间被深深感染和熏陶……
当然,我们赞赏和推崇“清欢”,未必要一定远离城市、走进山林、拒食人间烟火。而是要直面社会人生,少搞一些炒作的热闹,多做一些尽心的实事;少一些虚伪的笑脸,多一些坦然的真诚。得意时不“尽欢”,想到成功只是预告新一轮的开始;失意时不丧气,感受挫折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进则能廉洁自律,知足常乐;即使是“清欢”的倡导者苏轼,在当年,也不能完全走进山林忘却人间。“清欢”,确是一种至高至纯至净的精神境界。“清欢”,又何尝不是我们凡人亲近自然、净化自我、回归本性的一种难得的陶醉和享受。
“清欢”是一方宁静的心空,是一抹素雅的色彩,是一缕清馨的香气,是一笔简朴的勾勒,是一种自然的挥洒,是一种睿智的境界。“清欢”,是需要把心静下来体味领悟,方能得其谛,明其志,知所赴。“人间有味是清欢”,好比静心品一壶菊花茶,细细地、悠悠地、慢慢地玩味茶的余香。静静思忖,其实清欢尽在一杯清淡的茗茶、一轮皎洁的月光、一首婉约的小令、一幅素描的国画、一朵静绽的莲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