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去了。新年,也不过如此。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了……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春节前,妈妈都会带上我跟姐姐弟弟去买新衣服过年,每当年三十那晚我们把全身上下都洗个遍,然后穿上新买的衣服,心里跟这新衣服一样,美美的……现在,似乎买新衣服不是一件什么奢侈的事情了,不用等到春节才能买好看的、漂亮的衣服了。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赚钱了,衣服是想买就能买的,就算是春节,觉得有没有新衣服也无所谓了……
儿时喜欢过春节的第二个原因:春节前妈妈会备很多年货,有很多平常吃不到的零食啦,水果啦,鸡鸭鹅,海产品啦等等等等……总喜欢一抓一大把地放到口袋里,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出去跟小朋友分享……现在对这些唾手可得的零食、水果神马的已经木有兴趣了好吗?每逢佳节看到一大桌的年货就饱了,不再是两眼发光,而是担心不知得吃N久才能消耗完这些东西。桌上摆的鸡呀,海鲜呀,看着就怕怕,因为吃多了嘛,为嘛小时候吃再多也不会腻呢……
儿时喜欢过春节的第三个原因是:可以讨红包,爸爸妈妈每年都会给压岁钱,待除夕夜放完鞭炮之后或正月初一起床后就可以收到爸妈给的红彤彤的利是,然后再给爸爸妈妈说些吉祥话就可以了。美滋滋的出去找小伙伴们“晒钱”,看看谁家的爸妈大方,给的是最多的……现在,过年要给爸妈钱过年,收到红包也是觉得没有以前的高兴劲儿。再也不是去跟伙伴们“晒钱”了,儿时的台词:你爸妈给了你多少钱利是?现在的台词:你今年给了你爸妈多少钱过年?
儿时过春节的第四个原因:可以到亲戚家串门,长辈们会给我们红包。外婆给一个,姨婆给一个,姥姥给一个,舅舅给一个,小姨给一个,姨妈姑姐三姑六婆给一个。。哈哈,收红包收得手软,有好多钱可以去买好吃的咯……现在,最怕去亲戚家里了。主要原因不是说要给钱长辈,而是抵挡不住三姑六婆的关心。20岁之前,抑或还在读书,她们最多也就问问:“今年读高几还是大几呀?学习成绩怎么样?考试考了多少分?”一迈入2字头后,关心的问题不再是这么纯粹了。她们都会问:“在哪儿工作呀?一个月有多少钱呐?”“找对象了没?啥时候带一个回来瞧瞧?”一想到这些倒是去走亲戚的心都没了,情愿宅在家……还真想回到他们关心我学习成绩的时代,可是,可能吗??相信那些已婚的比我更加害怕过年家里来亲戚的,或是走亲戚的,过年的时候他们的收支是最不平衡的,没娃儿的只有支出没收入,有个娃儿的还不至于这么亏……
过年,成了单身一族的噩耗。现在相亲是时下找对象最流行的形式,每逢春节回家,单身狗被拉去相亲那是重头戏,爹妈着急,村里的媒人一收到消息你还单身,那你就逃不掉了。媒人婆隔三岔五的登门拜访,第一个你可以拒绝,第二个你也可以拒绝,第三个你一样可以拒绝。。但是你不要小觎媒人婆的毅力,她就像吃了炫迈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越挫越勇,她总有办法令你点头一次。最终呢,你是受不了她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愿意去会一会她口中的“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对象……别以为就这么完事了,媒婆可是很尽心尽责的,会关注你跟相亲对象的进展,直到你们拉埋天窗才算完事儿。这个不喜欢不打紧,媒婆那里还有一大摞资源,任你挑,直到满意为止。媒婆是最关心你终身大事的人,连你爸妈都及不上她积极上心,不是吗?
当然啦,也不要说新年全是不好的。新年,是我们这些同学,老朋友聚会见面的最佳时机。大过年的,就算远在他乡打拼的朋友,同学都会回来过年。打从大家离开学校各奔前程之后,见面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大家的生活圈子不一样,各有各的生活,更是一年难得一聚,所以聚会成了我们维系感情的方式。大家聚在一起,回忆儿时糗事,谈谈现在的生活状况,谈谈理想、未来。。。所以,新年聚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了……
人越长大,年味也就淡了,没有了儿时的期待,没有了儿时新年的味道了。但这个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中国一直延续的的优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啦……
庆幸我家是在农村,年味就算多淡,也能从家家户户贴春联,鞭炮声中感受到年味,晚上还有赏心悦目的烟花盛会……而城市的,除了贴春联,摆年桔可以看出是过年,却是少了热闹的气氛,更是淡之无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