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有点惊怕,心想:干吗要去学孤独,躲避它还来不及呢?其实这是对孤独含义的误解。孤独,在中国文字里的解释如下: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需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
  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失恋的时候出现的,心情压抑或失恋时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的人并不寂寞。孤独不能以一个人和别人有多少公里的空间来衡量。在北京大学拥挤的场所中的一个真正勤奋的学生,和沙漠里的托钵僧同样孤独。农夫能够一整天在田间或林中锄地或伐木而并不感到寂寞,因为他有事情做;但是当他夜里回到家中,他却不能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完全由脑子里的思想来支配,而必需到他能够‘遇见大家’的地方,去娱乐消遣;因此他不明白学生怎么能够独自一整夜和大半天坐在屋子里而不感到无聊和‘沮丧’;可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虽然人在屋子里,却仍然在他自己的“田野”里工作着呢!(脑有事干)
  孤独是一种财富,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于此处。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它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QQ签名:人最了解的是自己,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因为人很少有时间与自己对话)
  孤独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孤独的人善于思考,因为孤独时才有机会与自己进行对话。我们的社会,已让我们变得更加文明,我们不能随意地向他人咆哮发泄,所以许多的自我意识特别深藏。这时当你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时,渴望自身与他人的不同,就会切断与他人的联系,那么孤独是唯一的途径。思想只有在孤独中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孤独是最优秀的品质。只有孤独的人才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孤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高强的能力。战国时,孟母三迁为的是通过“独处”来寻求孤独。可见独处是达到孤独的一条途径,但独处并不就是孤独,远远不是。真正孤独的人是不受环境影响的。孤独者,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喧嚣里的独行客是孤独的。月亮之旁虽有众星追捧着,但仍能唯其独灿,月亮是孤独的。王者至高无上,无人能比,他也是孤独的。曾听过关于一位伟人的故事(具体是哪一位已记不清了),说他小时候为了练就“孤独”,专门到车站、广场等热闹之处看书学习。相反,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心里却想着打游戏,他的心情是浮澡的,是不安的,曾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肯定做不到孤独。(会用脑干事)
  孤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人只有在孤独时,心才会真正的安静下来,才会很理智;孤独是灵魂的放射,是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是人生很高的一种境界,所以孤独的人他不苦。
  孤独是一份享受,是一份恬静的享受。能从忙碌中解脱劳顿,能在静夜里独对心灵,能在晨曦时思考未来,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玄妙。
  暗夜里,独守一盏心灯,凝望苍凉无垠的夜色,便没了痛苦,没了压抑,静静地品味着那份空旷开阔和寂静清远的孤独。漫步于自我的心灵旅途,就把平日里那颗焦躁的心融入了如水的宁静,在追忆和反思里淡品人生,在夜的最深处,触摸飞舞的灵魂,让虚无变得富有,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孤独,是不能替代的美丽!
  学会孤独,就是学会了思考;学会孤独,就是拥有了一种难得的财富;学会孤独,就是掌握了一种能力;学会孤独,就是达到了一种新境界;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
  能专心,方能深入。学会孤独,也许才会有奇迹的诞生。那些超前的理论学说,往往都在长久煎熬后,方被后人体悟和理解。很多科学发明,也经历了痛苦挣扎,才被人们认可和推广。哥白尼的日心说是这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这样……那近乎黑暗的埋没,该是怎样的一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