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菜与教书
大抵是受了现今比较文学的热浪袭击,今夜自觉难以入眠,便出来写写自己的思绪。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却大约是离不开色、香、味三字的限制。眼尖的人们却不难发现平时最让人瞧不上的“色”确是排在首位。这个不难解释,我们可以发觉,我们先评断一个东西总会先看到它的表面。吃菜也是如此,食物若是瞧上去不入大家伙儿的法眼,然则焉置味乎?我们尚且连想吃的冲动都在看到食物的瞬间就崩塌了,食物又有什么机会潜入你的口中,刺激你的味蕾呢?教书亦是这个理儿,师者的课若是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如人意的不愿意跟随着老师的思绪走,你又怎么能要求学生跟着你的思维,随着作者的思路上天入地,穿越古今呢?所以老师授课,必定要仔细备课,准备充分,或买好足够的精美的“盘子”;或准备好所要装饰的“小菜”,从而装点好自己的料理,诸如此类而已。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若是让我们江浙认识来啖一口地道的川菜,口中便觉着要命的麻辣,再多尝几口,便觉着每根骨髓、每条神经、每滴血液、乃至每一个细小的细胞都在拼命的冲撞着,并且在霎那间土崩瓦解。然则学生也都是参差不齐,有诸多的划分。因地区的不同有差别,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习俗的不同有差别,如每个民族之间;因男女的性别有差异……甚至在细微之处,不难发现每一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别。这些差异或大一些,好似一道深深的鸿沟隔开;又或者是细小的像一条三八线,确是硬生生的横在两者之间。其实学生的分类较之于菜系更广、更多。故教书比做菜还难。还深奥些。
我是原本连抬头看川菜馆的招牌,都会觉得有种麻麻的辣味刺眼的人。一次实在是架不住朋友的热情招待,硬着头皮去了趟“川味人家”。本来只打算喝喝凉茶眼睁睁看他们上火,却不想架不住他们灼灼的目光,硬是夹了口酸菜鱼,视死如归般往自己的嘴里一送,狠狠地吞了下去,以为了此一生。鱼肉顺着滑了下去,确不想与自己想象中辣的冰火两重天大相径庭。我不禁顿感诧异,朋友大约是看出了我的疑虑,便细细道来:“川菜进入了江浙地带,自然是要考虑江南人的味道的。”我刹那间醍醐灌顶,如今联系教书,也正是这个理儿,教书早就有句孔老夫子的“因人而异”摆着。老师就好像庖丁,要根据学生的品性、特点,顺着他们的“纹理”,做出相针对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品性,增加其知识。
时常听一些年轻的老师在饭桌上抱怨:“这个学生不太一听话,那个学生智力太差。”然而师者终究也只是抱怨罢了,老师只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只是水平。这也像品菜那么回事儿,说道哲理,大家伙儿可能有些许疑惑了,这又与吃菜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就让我向大家娓娓道来。当我们把食材拿到手中,并不急着食用,而是用各种方法,或煮、或蒸、或煎、或炖、或炒,便使得食材更加体现它的价值。所以好的厨子的本事就是如何将普遍且普通的食材烹煮出珍馐,而我之谓普通的厨子的本事就是讲普通的食材煮出普通的味道,将鲜美的食物还之原有的味道,然我之谓后者较之前者更胜一筹,只因好的东西很难延续他原来的本色。最顶尖的疱人便是把一些危险却不是鲜美的食材,如河豚,顺其纹理,依其本质,还其一味鲜美。师者亦是如此这般,最最厉害的老师就是那些把身处危险境地的学生拯救其于水深火热之中,使其重回正轨,且造就一番:而最差的老师就是那些使学生较之之前的水平相似,平平,甚至是更差的。故做师者的首要任务便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品性和知识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疱者所以予火煮食调味也。教书较之烧菜有诸多相似,然则教书却比烧菜广袤得多,也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