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浩瀚的历史星空,躬耕书画同源的文字里,一帘盈满深情的凝望,不免常萦怀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他的一部巨著《文心雕龙》,自幼就开始影响我的人生走向,无论是忙碌的昼,还是伏案的夜,都于发丝轻垂的文字里,独自咀嚼,细细品酌……文字,如一朵寂寞绽放的花,墨染得花瓣素色的花蕊,都是一种源于心底干净的情愫,一份潜于文字里特殊的感动,一页时光深处温情的静好!
——题记
【文字河,文字缘】
与文字结缘,首先要深谙宇宙的演绎规律,熟知自然的纷繁变幻与人类社会的变迁。有了天地,就有了深蓝色的天空和灰黄色地表的不同,圆形和方形的分别。日月像重叠的璧玉,悬挂在天空,显示出光辉灿烂的景象;山河像美丽的锦绣,铺陈在大地,展示着地形与地貌的纵横文理:抬头仰望日月星辰发出的光芒,俯瞰大地原野蕴涵的文采,人是万物中的灵长,天地的核心。人类产生了,语言也就随之确立了;语言确立了,文学也就跟着产生了,这是自然的规律。
看自然万物,龙凤用美丽的鳞羽来呈现祥瑞,虎豹用斑斓的皮毛来展示英姿;云霞构成五彩斑斓的色彩,胜过画家的丹青妙笔;草木花卉,勿需织锦工匠的美化加工。听天籁之音,风吹林木万窍发声,好像竽瑟和鸣;泉水激石成韵,好像磬钟齐奏。大凡奇妙的自然奇观,只要有形体确立就会有文采构成,只要有声音发出就会有节奏产生。那些无意识的东西焕发出浓郁的自然文采,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人类,怎能不激发灵感来抒发心灵的感叹与赞美?
人类的历史,如自然万物的书画一样,也是一部文字创造与发展的历史。自从用鸟迹般的文字替代了结绳记事的方式,文字的作用便日益凸显。炎帝神农氏和太嗥伏羲氏传下来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但由于年代太过于遥远,那些文章已无从追寻。唐尧虞舜时代的文章,文采才开始丰富起来。虞舜所作的“元首起哉”歌,初创了于吟咏中抒发情志;他的大臣伯益和后稷陈述谋划的文章,也开创了敷陈进言的风气。夏禹兴起,事业崇高而伟大,治理天下的循循有序及业绩,被子民广为歌颂,功德也更显辉煌。
商周时期,文字更显得质朴华美,受《诗经》里的“雅诗”和“颂诗”影响所及,作品的文采日趋实用、新颖。周文王受难时所创作的《周易》卦辞和爻辞,光彩熠熠,如琳琅满目的珠翠,丰富含蓄,意义精微而坚实深刻。再加上周公旦多才多艺,发扬光大了文王的事业,创作辑录了《诗经》中的《周颂》,对各种作品删削修饰。到了孔子,继承前代圣人,却又一枝独秀超越先贤:他整理编订“六经”,像奏乐打钟开始击磬结束那样集大成;他提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成哲理的文字;他推行的教化像木舌大铃的铃声振动一样,千里呼应;他的道德学问像讲席上的珍品一样流传下来,万代响应;他写出天地的光辉,启发了世人的聪明才智。
文章秀句,或自出锦心,或得益援引。春风一盏,歌一声小令;花开一垅,吟一曲长调。以豪放为墨,击节踏歌,穿行江南的石板雨巷;以婉约做笺,琴瑟和鸣,坐拥扬州二十四桥。推杯论盏的笑声里,细品慢嚼的对诗中,唇齿溢满了唐诗宋词袅袅的香气,缓缓沁入肺腑的刹那,也领悟了香艳诗词的“诗庄词媚”之说。《文心雕龙》的理论对唐以后的作家批评家有相当大的影响。陈子昂革新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论学习古人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他的理论的启发。清章学诚倡导“战国文体最备”的著名议论,实质上也是继承和发展了他《宗经》等篇的看法。至于刘知几、黄庭坚、胡应麟等著名作家、批评家的一般赞扬,就更难于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