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故乡
   苏州是我虚拟的故乡,这源于我的网名。
   虚拟世界里,我自称“我是朱颜改”。后来,几个网友未经本人许可,就擅自把“朱颜改”改成了“阿朱”。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个阿朱,是十七、八岁,冰雪聪明、娇俏灵动、巧笑嫣然的女孩子,而阿朱我三十七八岁,地道的黄脸婆一个。刚开始自称阿朱时,心里总是惴惴不安,担心别人骂我装嫩。后来渐渐习以为常了:谁都是从粉白黛绿的年华走来,谁都曾有过花明玉净的笑容。然而,昔日人面艳若桃花,终会人面皱如核桃,倘若阿朱也能活到三十七八岁,保不准也就是我现在这般模样。这般如此一想,也就心安理得了,腆着脸自称阿朱时,脸不红心不跳面不改色。金庸笔下的阿朱是从姑苏城外30里的燕子坞来,那么虚拟阿朱虚拟的故乡也应该是姑苏。
   苏州古称姑苏,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喜欢姑苏这两个字,连续两个闭口音,读起来就有种难以言表的温柔缱绻,让人忍不住低眉顺眼的温柔起来。大同、咸阳、哈尔滨,这些地名以开口音为主,干脆爽朗,像响晴的太阳,让读着的人不由自主就提高了嗓门。看过许多关于苏州的影视、绘画、音乐、文字,许多年来,我常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勾画苏州的模样。人对传闻里的才子佳人多少都抱有好奇心,常常急切的想一睹芳容。我就是那满怀期待,盼望一睹姑苏真容的倾慕者啊!
   秋天,我终于去虚拟的“故乡”苏州走了一遭,同行的游伴除了一个地道的苏州郎都是江北人。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回“乡”之路道阻且长。长途大巴在高速公路上抛锚了,站在路边,过往车辆卷起的尘沙落满双肩,“尘满面,鬓如霜”看上去倒也有几分风尘仆仆的沧桑感。就这样,原定五个小时的旅途用了将近十五个小时,到达虚拟故乡时已是满眼华灯,万家灯火。
   即便如此,我回乡的兴致也丝毫未减。
  
   夜访山塘街
   晚上,我不肯休息,三十多年首回“故乡”,我总不能无聊的闷在“客栈”睡觉吧。
   同事自告奋勇要带我们去游玩,他说回到自己家乡,给同事当导游义不容辞。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州郎,白皙细瘦,语音柔软。
   虚拟的苏州人文绉绉的问道:“这个时辰,去哪里最佳?”
   事实的苏州人很文化的回答:“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
   于是事实的苏州人带着虚拟的苏州人直奔山塘街而去。
   同事家的旧居就在山塘街附近,前些年山塘街启动修复工程时搬迁了。他说,小时候,他常在这一带玩耍,至今这里还有许多熟人。我问他重修前的山塘街是什么样的。他说到处都是破破烂烂青苔斑斑的老建筑,路面没下水道,一下雨就污水四溢,河水也很脏。“如今呢?”我又追问。苏州郎笑:“到的时候你自己看吧!”
   到了山塘街才知道山塘街不是一条街,而是相邻的一街一河的合称。街紧傍河的北岸,街自然是街,这河居然也是街,是江南著名的水街。这陆街和水街已经温柔缠绵的依偎了千年,千年的相亲相爱相依相恋,如今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了。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就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而山塘街的格局具又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不到山塘街就不能充分领略水乡的风情。
   一个开大巴的朋友说他最怕出车到苏州,这里什么都小,小街、小巷、小桥、小楼……总觉得稍不小心,车子就要碰坏什么。的确,姑苏老城的一切都是小的,但小的娟秀轻盈,小的精巧可爱。
   苏州的古街道,在我这个江北人看来根本不能称为街,只能叫巷。站在山塘街,张开双臂,指尖藕快触摸到两侧的建筑。山塘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群,粉墙黛瓦,飞檐高翘、院墙斑驳。看来那次整修遵循的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这样的维修方式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但却能保持原汁原味,再现这古街的古老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