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逸晨枫℡1056379816
四月的春风,多了几丝醉意。万千的花海,蕴含着生命真谛。抬头,望着天空,几只鸟儿装扮着眼前的世界。时而高,时而低。心想着:终有一天,我也能够飞上这蔚蓝的天空,绽放青春,放飞梦想。
时光如白驹过隙,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儿时,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今,我时常彷徨在十字路口,怕走错了路,走偏了方向。但我始终坚信,今天所做之事,所学之物。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铺下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记得有一次到山中游玩。三两鸟儿,调皮的在枝头嬉闹,卖弄着自己歌喉。一条僻静的小路,是通往山里的方式,是与山里交往的媒介。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脚下的石板,已是如此的圆滑。山里的人,山外的人,来了去,去了来。
数声狗吠,打破了午后的宁静。木质结构而成的几间屋子和篱笆围成小院。小花狗,在门前狂叫着,视乎警示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牵牛花,缠绕着篱笆。爬山虎,布满了木屋。我敲了敲院门,开门的是一位两鬓花白的老人。老人,很热情的请了我进去。坐在,大堂里。望着,墙上挂满的书报,彷佛这一切,都犹是昨天。多了一份历史的沉重感和使命感。老人,泡了一壶绿茶。据老人说,这茶是明前采摘的,在经过精挑细选,烘烤而成,香味独特。品着茶,听着老人讲述着墙上的故事。
在上世纪,几十年代。山里的人,为了谋发展。便开辟了那条山路。人们,享受着外来物质带来的乐趣,渐渐的山里的人家,都搬出去了。如今,留下的都是过半百的老人。年轻人,都怀着梦想,出去拼搏了。
老人是山里的文化人,上过私塾。在几十年前管理着,山里的出纳。他拿出,泛黄的账本,上面记载着,某年某月,刘老汉谷子数担;张子信玉米两挑。。。老人,看着这一笔笔账,脸上泛起了丝丝笑容。他说:当年啊,山里的人家穷。山外的人看不起咋们,给我们扣上了一顶贫穷的帽子。为了摘掉这顶帽子,他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拿着村里给的几元钱,走出了山里,寻找着致富的法子。全国上下,都响应着国家的号召,纷纷拿出措施,增长经济。数月之后,老人一行人,回到了山里。学到了新技术,新方法。为了摘下这顶帽子,老人爬山涉水,出山求学。为了摘掉这顶帽子,付出了老人毕生的精力。笑着对我说:当初没有其他想法,就一个字“干”,使劲的干,就算是死,也不能让这顶“帽子”一直戴在我们村里。不然,怎么对的起列祖列宗啊!!!老人,朴实的言语中,担着对乡里的责任,一句句话触动着我心灵深处。曾经,这是他们那代人的梦想——摆脱贫困,衣食无忧。
岁月蹉跎,老人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饱经风霜的他,肩负着村里的重任,在寻梦的路上,从未言弃。
与老人道别,我又踏上来的那条山路。不知什么原因,步伐略有沉重。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小路,而是一条梦想之路。
山里的空气始终那么清新,我怀揣着梦想,在山河里行走。抬头,那几只鸟儿正向我歌唱,白云向我招手。我已踏上梦想之路,坚定信念,一往无前,胜利终究属于我,就让激情在此刻燃烧吧……
20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