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著名诗人戴望舒“雨巷”里的诗句。从此,古巷被赋予了悠长的文化意蕴。

然而,对于重庆这座充满浓郁现代都市气息的城市,大多数街巷都已被拆除或整修,如四德村、归元寺、保节院、兴隆街、十八梯等,都已消失了 。去老街寻找重庆这座城市的记忆,于我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寻根”或“寻城市之文脉”都显得太过文雅。作为一个外地人,莫过于想借此寻得一番心灵的慰藉。于是乎,走街串巷,就成为闲暇时间里的雅趣之一。

商业化的磁器口:发现艺术的心灵

在重庆,最具典型的古街莫过于沙坪坝区的古镇磁器口。其一砖一瓦、一石一桥,都使旅人的血液奔腾:遥远的回忆与当下情景交织,编织出梦幻般的图景。于是乎,去磁器口回忆、发呆,或者做梦,就成了我的爱好之一。

从磁器口正街入口处出发,扑面而来的是狭窄、曲折的青石板路。初夏阳光穿越茂密的树枝树叶,浮动在青色的石阶上,悠长的影子仿佛旧时梦的样子,泛滥的怀旧情怀在这里得以恣肆:多年以前,该有多少山城农民担起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棉花等沿阶而上,去到正街,以此换取生活所需的银两?那时,这里该是怎样一种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

据说,古时的磁器口是重庆非常著名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处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其昔日繁荣可在一首民谣里得以窥见:“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有上千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

因此,当站在正街遥想远古的磁器口,那昔日的繁荣在腾飞的想象时空里与现代残存的景象交织,时间的苍凉立即缭绕指尖,化作飞逝的生命之花。不变的青石板路,以及旁边墙壁上的古瓷器口画面见证这古老的记忆。

沿着正街走,是狭窄、弯曲、悠长的小巷。巷子两旁是旧式的近代建筑。古旧的木板门、灰白的墙壁、碧绿的爬山虎、悠闲自在伸着懒腰的猫,迅速勾勒出了当代磁器口正街的休闲画面。结伴而坐“砰砰”作响搓麻将的正街人,在春日午后的阳光里享受着生命的惬意。

传说,古瓷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主要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虽然如今再也没了昔日纵横交叉的街巷,也没了昔日的繁盛商贸,但古老的街道却带着老重庆的记忆留下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现在,游览磁器口,感受到的更多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古朴的民风民俗,以及有瓷器口特有的美景美食。

在这里,你可以买上一袋陈麻花,边吃美食边游古镇。去街边小店里掏上一两幅名画,或者去咖啡厅小坐,聊天、发呆,都是不错的选择。

回想四年前,带着刚参加工作的那份热情与好奇,首先游览的地方就是这座狭窄、古旧、满铺青石板的千年古镇。那时,因为刚从成都过来,就免不了要拿磁器口与成都府南河旁边的锦里相比。如果将锦里的风光比作待字闺中的美丽少女,磁器口则像是村野外秀丽的女子,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经过特别的修整。游走在锦里时,是一种如在烟雨水墨画中行走的俏丽;而磁器口,更像是一幅古朴的民俗风景画。而瓷器口,也聚集了众多的画家。他们纷纷将磁器口的风光,以国画或油画的形式,诗意地展现出来。

回忆,总像一层诗意的帘子,美丽了古镇的梦。

瓷器口的美,正在于能带你离开凡尘俗世,置身于如画的古镇世界。当你掀开这层诗意的帘子,看重庆这雾蒙蒙的世界,你便拥有了一颗艺术家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