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点绛唇】清照一生情
  少女纯暇,秋千蹴罢芳心灿。为妇时变,酒把凡心乱。
  寂寞闺深,结满声声慢。孀居叹,影单人远,徒守苍天断。
  
  【清词浅怨,情与梦】
  南宋,浙江绍兴,春日的夕辉,静静的梳洗、装点,这美丽的江南;夕辉,也悄悄溜进那半遮帘子的西窗。一位银丝风鬟的女子,慵倚轩窗,任夕日悠悠,夜风瑟瑟。皱蹙着眉头,一双明眸,幽怨地射向星空,浩瀚、飘渺、虚幻,就如她的心,几许凄美,可慰;几许茫然,无助。
  那女子,把眸子投向更远的深空,看见了几个,温馨且温暖的光点,神秘、神奇的连接起她,记忆的深处,并若梦般美丽的绽开。
  1084年3月13日,山东济南,一颗美丽的星星,翩然落入一个书香门第,李姓的官宦之家,父亲给她取名清照。从此,这颗清明朗照的星,开始了,她伟大而平凡,平凡而伟大的传奇。
  她,在父母的熏陶下,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她,在父亲细腻俊美的文字里,轻划自己将行的轨迹。吸天地之灵气,收文字之妙趣,来点装自己的心和魂,打造自己非凡的眸和智,丰富自己的情与爱。
  她,通读百家,能赋,能诗,更能词。并长独到之见解,鸿浩之志向。她认为前辈们的词,多为瑰丽华贵,虽美,却生矫作之媚态;虽佳,却有晦涩之语弊。让常人爱而不知,喜而不懂,难以亲近。于是,她决然的再辟蹊径,发掘俚语,凝练出,笔端游常言,境界动心魄之佳句。让清新散漫词间,让词如小溪,能滋润每一块荒芜之地,让世间每一处、每一颗心,都闪春光,都漾词香。让词走千家,走进平常人的心,能知、能懂词韵、词境、词意、词情,启迪心智,恬美生活,享受文字给予的快乐。抑晦涩之气,扬清新之风。
  轻吟《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秋千的少女,仿若就在眼前,无暇无忧,纯净而清新;萌动爱情,矜持而可爱。如画的词境,在纯真的时光里,美丽、简单、羞涩的绽放着。让吟者沉迷、流连,思绪翩然的飞过,那青春年少,不忧,不思,如春之叶,若春之花,清绿,清香。又偶尔,让嫩绿新红揣着清露,带梦,怀想……
  那窗前的女子,想到这纯粹的年华,那清新明丽的时光,蹙锁的眉,悄然的舒展,沧桑的脸,留恋出少女天真的笑容,萌动一丝慰藉心灵的念想。
  想当初,自己就如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般闲适快意,有着“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而易安”,平静安乐的生活,就若一居士,故取号易安。
  她的执着坚定,让命运欣然的为她敞开一道门。
  她,借助自己女性特有的敏锐和聪慧,把一句句浅显的俗语,运用到了极致,出神化境并生姿。一句简单的家常话,经她奇特的艺术构思和技法的处理,融进自己的喜怒哀愁,在富于变化的情感里,在浓厚的音韵旋律中,俗语脱俗,变雅了,丽了。如野花,香在花圃;若野草,绿进家园。用浅显之语,发清新之思。
  清诵《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段相思的离愁啊,不停地,在视嗅触听的感官流淌、转换、悲戚。这明了的平常语,在她高超的技艺里,婉约蕴藉,跌宕曲折。在悲而不哀中,流完常人眼里泪,道尽千古离人愁。词评家梁绍壬说该词的起句,就“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大赞她,设色清丽明快,意味深婉悠长的词句。
  这扇门,让她一展才华,俗语巧言,庸词奇化,用寻常语度音律,平淡调表殊难,并使之成其为易安词之风骨。让词在浅语中温婉,奇妙中谐律,畅晓中精美。明白的词语,独特的意蕴,卓绝千古,婉约词也由此达到高不可及的巅峰。试问,古今婉约词人,谁能追其项背!触其肩顶!其词风,对辛弃疾和陆游,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扇门,给了她才华盖世,同时,也给了她一段甜美的姻缘,在分分合合、凄凄怨怨、寂寂寞寞里,享受牵念、思人的悲苦与幸福。
  少女初成时。少女的无暇与羞涩,无人可思,轻愁不起,浅怨不来,今一个嗅青梅,明一个惊鸥鹭,快乐幸福了多少时光。偶吟一阕《点绛唇》,惊异了多少墨客文人,也痴迷了那翩翩公子——赵明诚,且使之大叹“安得娶此词女为妻,则了无遗憾矣!”爱好金石收集的他,也可谓,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在寻寻觅觅里,捕获佳人心。
  1102年,一个18岁的才女美女,一个21岁的才男俊男,在羡煞多少眸光里,洞房花烛,喜结伉俪。
  初为人妇人夫,她们,鸳鸯趣同池,连理俏共枝。阳出,他为她倚窗画眉、绿荫对弈,在青山绿水间,觅词填句、猜拳行令。夜来,她为他赌忆煮茶,读经诵史,互竟巧思。琴瑟和鸣,情香意款。即便分离时,她们也投诗报词,互诉衷肠,芳来丽往里,情蜜做知己,爱美真夫妻。
  这段幸福快乐的时光,使她,不再是,那个“沉醉不知归路”的无忧单纯少女,而是一个,有了愁,有了悲的少妇。那愁,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香凝了她的文字;那悲,在“多少事欲说还休”里,精美了她的词言,让她的词,意更高更远,蕴更深更实。
  这期间,她从丈夫那里,淘得更多的金石知识,宽阔了眼界。情来爱往里,也使她的技法日趋成熟,更臻完善。并使她的思想,闪出耀眼的火花,与艺术渐渐萌动、摇曳。
  一年重阳,李清照愁得一首《醉花阴》,寄给远方为官的丈夫,聊表心迹,解却相思之苦。赵明诚含泪低目的轻诵:“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深深的感知,妻子那相思之苦,在清思细腻的文字里愁转,在轻盈疏淡的意象中婉约,悲悯。这清新柔婉,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美文,深深的感动着赵明诚,也陡然提起了他的比试之心,便废寝忘食三日三夜,终得五十首词。把清照之词混杂其中,叫其好友品评,结果,好友一番细品慢赏之后,说: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浅诵《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你会感知,在这,如百灵,曲折婉转;如明月,清俊疏朗的文字里,易安用她娴熟的技法与高远的视野,以爽俊之笔,让沉郁之情荡然而解。也可见,在这“绿肥红瘦”的日子,轻愁浅怨,惆怅她纯净的心灵时,也高雅了她的情趣。尽管,依然有“终日凝眸,凝目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之怨,可在这愁郁里,也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鲜美心境,更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的悠悠家国情怀长。
  不过,世事弄人,不论她如何努力,却始终难逃“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思之苦,情之愁,世有多艰之叹。
  
  【悲悯的人生】
  此时,宋时西窗,那双手轻抚窗棂的女子,眸光渐渐灰暗,星星渐渐晦涩,凄迷,惆怅在河汉里。凄凉的过往,再次勾起,一声声轻叹,悠然地从她苍白的唇边滑落......
  也许这正是命运为她敞开一道门之后,也为她关闭了一扇窗。让她的人生路,不再顺利畅达,在灾难重重,忧患迢迢中,漂泊,寻觅。
  甜美、宁静的夫妻生活,从朝中新旧党之争,便开始,渐渐碎变。
  1103年,其父李格非,失势罢官。此时,她的情与爱,如初春之花,情多愁少,爱欢快的恬美着。
  1107年,其家公赵挺之逝世,赵明诚兄弟丢官。夫妻二人“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毅然回到赵氏故里——青州(山东益都),更为努力的收集、探访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古碑铭等文物器物,一同鉴赏,考订。此间,她的爱与情,如经历风雨的仲春之花,有些许的憔悴,但,爱仍在心同志合中,甜蜜着。
  1121年,赵明诚又重回仕途,先后任职莱州(山东掖县)、淄州(山东淄博),其间她们进一步收集文物器物,并开始编撰《金石录》。这时,她的情与爱,如暮春之花,已然有斑斑驳驳的痕迹,但,情依然幸福的前行、爱芬芳着。
  1127年,书还未成,金人攻破汴京(河南开封),从此她开始了逃亡之路,那平静美好的生活也彻底崩碎。战乱中,夫妻二人携带重要的文物,追随宋高宗赵构的脚步南逃,其间,丢失、毁损了她们的大量文物。从此,她的情与爱也开始了逃亡。若暮春那凋零的花儿,淡放一抹幽香。
  1128年逃至健康(江苏南京),赵明诚先后在湖州、池阳(安徽贵池)任职,奔波迁徙不断。她的情与爱,在碾转中辛苦的维系着,若将凋尽的花儿,艰吐一丝芳华。
  1129年,赵明诚又由池阳去健康受命。这一去,命未成,归不至,病逝于健康。那知她、疼她、惜她、爱她的丈夫,撒手人寰,弃她而去,她悲、她怨、她恨。她的情与爱,彻底的崩塌。若,花已落地并作泥,徒留花枝凭空叹。
  自此,李清照也开始了,心无所寄,情无所依,孤身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生活。从越州(浙江绍兴)到明州,再由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不断的迁移、奔走,让她身心倍感疲惫,期间,还被盗失大量的书画、砚墨等文物,让她深感愧对夫君,愧对这万千文物。尽管,如此不幸,如此苍凉,她仍在悲戚中,奔袭里,忍悲含痛,倾尽其力,用尽其心,成就她丈夫的心愿,终完成《金石录》,并作序记之,其悲欢历程。
  命运给她关闭的这扇窗,使丧夫之后的李清照,情感更凄迷,世道更凄凉,让她孤独、寂寞,无聊之极。在情崩溃、爱断绝的缝隙,还残存一丝念想,渴求有一份象赵明诚一样可以依托的情感,来慰藉自己,消除,那浓郁的沉闷和惆怅,让生活温暖一些,美丽一些。她哪知,一双贪婪之眼,正盯着她——写《金石录》收集的大量文物。为觊觎这些文物,张汝舟,趁虚而入,他把自己装扮成谦谦君子,以羡慕清照之才为名,几番巧舌,几番假意怜惜之后,博得了这世间稀奇,有无暇情,纯洁爱,清绝女子的芳心。婚后,见她的文物并非他想象那么多,且又不随意让他触碰,于是,他撕去伪君子的面纱,对她进行拳打脚踢的“情爱”,并得意忘形的说出,他考试作弊求得官职之事。这伤痕累累的女子,在悲天悯地,一腔愤懑之下,为守护自己纯洁无暇的情感,守住与丈夫艰辛收集的文物,宁可坐牢,也要结束这可悲的孽缘,惩治这可恨的奸佞。
  尽管,在众多怜其才,惜其品的友人帮助下,结束了9天的牢狱之灾。可她的路依旧那么艰难,生活也依旧那么凄苦。
  
  【升华】
  我的眸子,掠过,那彷徨窗前的女子,眸光穿透一层黑帐,在那星河的最深处,寻到一颗星,虽布满沧桑与愁肠,其光芒,却明丽而璀璨。
  经历国破家亡的打击,并未折落词人的消沉,反而挫勇她更为的坚定成熟。也因此,李清照一改她先前,清丽明快、缠绵柔婉,少女少妇的,闺愁之词风;开创了她沧桑凄凉、低沉悲怆的词格。在沧桑悲怆中,她的视野、思想跳出了一家,一己之愁怨,升华成更为广阔的民仇国恨。
  面对国破家亡,她,陡燃男儿之豪气,使她的词有了柔中带刚、婉中含豪、刚柔相济的美感。柔婉中,见女性轻灵细腻之盈美;刚豪里,透男性飘逸爽快之朗俊,使她的词别有一番神韵,另有一番词采。
  一阕《武陵春》,可窥其神韵词采之精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全词通俗凝练,用词精美,飘逸如柳,轻盈若燕;曲调婉约沉抑,意境深远,其味无穷,其意不尽,其情未竭。读之,国仇家恨之情,一唱愁肠结,二唱佛人悲,三唱天地叹。
  人在漂泊,心也在漂泊。她茫然的行走在细雨绵绵,叶落花残的瑟瑟秋里,把一生的痛与悲,凝结成了《声声慢》。
  清风苦雨在悲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起笔用七组叠字,酝造了一种孤独惨淡的氛围,让人悲戚窒息。进而通过淡酒、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些意象的转换、递进、映衬、渲染,把那份心中的愁怨,一点一点的推向极致。以物托情,用情扬怨;以家常语,写心中事;以个人情,表家国恨,独具匠心,意蕴深厚。给人一种深沉悲郁的痛,呻吟无门,哀哀欲绝。让人在窒息中,悲自心出,痛由心来,酸楚之极,悲楚之极,掩目哭泣而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