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窝好凉。凉得没有一点睡意。无奈地点着香烟,在香烟一闪一灭里看着天花板胡思乱想.不知不觉中我脑子里出现了老家的热炕头……
“三亩地来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老家人的俗语,现在听起来也是很温馨的,前年十一月,我回老家看望母亲,很好地体验了热炕头的滋味,真的很舒服,很解乏。也许是时代发展很快的原因吧,找回曾经的感受逐步成为奢侈的欲望了,然而在社会城市化发展的今天,有些东西是不可替代的,虽然是在形式上替代了,但是本质上是有区别和不同的。就身边的很多东西,你仔细想想看,真的是那样。
城市的喧嚣繁华永远代替不了乡村的清新静谧;“水泥森林”永远代替不了绿色村庄;蘑菇云似的烟筒气体永远代替不了袅袅炊烟;灯火阑珊永远代替不了繁星满天;电褥子温暖的热床永远代替不了土坯的热炕;下水道流入城市的河水永远代替不了清净流淌的乡村的小溪;冬季城市尘埃阴云笼罩“锅盖”永远代替不了雪里青烟的飘荡;汽车的争鸣永远代替不了村头喊叫的清脆又响亮;宽敞乌黑的马路永远代替不了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
也许年龄大了,我感到农村很养生,谁也不愿在肮脏的地方里苟延残喘,苟且偷生。
我宁愿睡热炕头,也不愿在空调下安逸。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姊妹们都喜欢那热炕头;如果我们哪个肚子痛了,妈妈就安排哪个在热炕头爬会。你别说,真的一会就好了;爸爸去地里干活累了,妈妈总是给烧好热炕头,叫爸爸躺上解解乏;风雨天没事时,我们就聚拢在热炕头上嬉戏;在冬天漫长的夜晚里,我们兄弟姊妹坐在热炕头,妈妈用被子盖住我们的脚,脚丫在被子下相互“争夺”位置,妈妈倚着墙捺鞋底或缝衣服……我的脚爱出汗,为了怕姐姐们说我,我经常蹬出个空来晾脚,可一会姐姐妹妹就喊了“又哪漏风了”……童年我们的脚在一起,脚“心”相连着。时常我们似懂非懂地听着炕梢的大人们唠家常,磕着碗里的葵花籽,喝着黢黑的红茶,闻着父亲吸喇叭筒旱烟的香味。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到大人聊完,妈妈就把我们扒拉醒,各自又进入自己的小被窝窝。如今都有各自的小家小窝窝了。
体验热炕头滋味,感觉是缓慢的,温温的,晕晕的,香甜的,回想那滋味有点奢望。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了,忘记为什么而出发的了。
回想热炕头,热炕头给我的是思念,是回味。
热炕头烙出的身板,结实,刚强。
突然我从思绪中醒来,看看眼前的天花板,看看眼前的一切。我沉思了……
哦,老家的热炕头。我永远的思念……
陈瑜写于2010年4月2日中午
12点30分